寻找郑州夕阳楼 -kf凯发

河南日报 07-17 17:09 责编:周玉筝 我要分享

夕阳楼石碑出土时的情景

  郑州商城西城墙与南城墙城台今貌,李商隐诗中的重城与夕阳楼旧址依然气势磅礴。

夕阳楼楼址遗存

  □文/图 阎铁成

  郑州古有夕阳楼,雄踞重重城台之上,叠栱飞檐,画栋雕梁,高耸入云,蔚为壮观。登楼极目,嵩岳巍巍,黄河滔滔,满天霞落,烟树云绕,万千气象。千百年来,无数雅士文人,在此或观览江山,或登高抒志,或凭吊怀古,或接风送行,吟诗赋词,唱出了人们心向往之的绚丽风景。

  然而,这一胜景却随着悠悠历史烟云飘散得无影无踪。它建于何时?何等模样?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?寻找夕阳楼,成为郑州人挥之不去的情愫。

  千秋诗文千秋楼

  自古“诗以楼起,楼以诗名”,夕阳楼闻名天下,始于诗作。

  唐大和九年(835年)暮春,在郑州街市川流不息的人群中,一位22岁的青年满怀心事,独自穿街过巷,登上城台之上的夕阳楼。这位青年,两次进士落第,顿挫之际,登楼望远,舒缓愁绪。他远眺茫茫山色和滔滔大河,近观城内往来奔波的人流,壮志难酬,挥笔写下《夕阳楼》:“花明柳暗绕天愁,上尽重城更上楼。欲问孤鸿向何处,不知身世自悠悠。”诗作沉郁真挚,成为抒怀的经典之作。这位年轻人就是日后璀璨诗坛的李商隐。一人,一楼,一诗作,李商隐定格了一个流传千古的诗境。从此,夕阳楼住进了人们的心中,成为抵达郑州之人追寻的文化地标。

  宋治平三年(1066年),龙图阁学士祖无择到郑州任知州,金秋时节,气爽景明,这位才华横溢又仕途得志的上蔡人,邀请同僚登高赏秋。夕阳楼上,一行人览壮丽山河,抒治国之志,酒酣心澜,诗意飞扬,酿就一场诗的盛宴。在康熙年间的《郑州志》中,后人追记了宋代这次盛宴中的十二首唱和诗作。

  这次诗赋盛宴影响挺大,引来诗家心向往之。宋代,曾被苏东坡赞誉为理致超然、文章典丽的著名文学家晁说之来了,且不止一次,诗中写满眷恋:“太平时节古来少,却上迷楼一望休。”明代,郑州知州冯振来了,特意选此与朋友作别;清代,“一代诗宗”王士祯来了,乾隆年间解元朱景英也来了,这位湖南人借登夕阳楼表达对中原文化的仰慕……

  夕阳楼成就诗作,诗作让夕阳楼成为诗赋中的永恒。

  屡兴屡毁空悠悠

  诗中的夕阳楼胜景无数,岁月中的夕阳楼却充满坎坷。

  有人说,夕阳楼建于北魏,也有说建在唐初,但至少在1200年前的晚唐时期,它已经成为一座引人入胜的名楼,才会有李商隐的登楼抒怀。

  但夕阳楼屡建屡毁。或许是在北宋末年的战火中,夕阳楼倾塌了,南宋人朱弁在《曲洧旧闻》中记述:“郑州有夕阳楼,今废而不修也。”明初,明王朝重整山河,夕阳楼立了起来。不久,遭风雨侵袭又坍圮了,只留下李商隐的诗碑。参与编纂《》的孙子良、河南参议高信、河南佥事曹琏都在诗中提道:“驻跸碑横犹有字,夕阳楼废尚存诗。”清初,全国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名胜修复,夕阳楼又重建起来,于是有了王士祯的“夕阳山映夕阳楼”。但它很快又倾废了,“剩有残碑卧苍藓,斜阳去水总悠悠。”

  清道光十八年(1838年),甘肃人王宪出任郑州知州,夕阳楼再一次迎来重生。道光年间,清王朝的康乾盛世早已远去,在西方列强的咄咄逼迫下,朝廷上下正在陷入无所作为的庸政之中,积弊的社会开始动荡不安。

  但仍有一批仁人志士不甘沉沦,兢兢业业践行着济世救国的理想。王宪不仅政绩卓著,还以诗书昭世。王宪来到郑州时,这里城池破败,廨残桥毁。在查访庄村时,他发现此地临近黄河,常年水患,每年百姓都无力缴税,官吏却在紧逼,家破逃亡的达到千百人。

  王宪在州衙调阅案卷时看到,从嘉庆元年(1796年)至道光十七年(1837年),绅民请求减免赋税,呈诉长达四十余年,却一直无人理会。王宪追问小吏原因何在,小吏回答:豁免的费用数额较大,没人敢承担责任。王宪拍案而起,他说,黎民百姓困顿至此,难道我们还在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吗?“我当任之。”王宪令人查亩造册,结清直报户部。在王宪的秉直力争下,豁免了郑州的地丁、漕米赋税。而后,他发动沿河各村协防出力,勤巡严防,筑堤修坝,整治郑州河段,终使年年为患的河段保持三汛安澜。

  王宪一边解决民生大事,一边重饬残破城郭。在他的治理之下,倾圮的东里书院重开广厦数十间,“大庇寒士”;被大水冲毁已久的熊儿河桥得以修复;城内的名胜地侯月台面貌一新,夕阳楼重立城头,还悬挂上“夕阳楼”的大匾。王宪殚精竭虑,让破败的郑州转现生机,成为晚清地方吏治的一束亮光。

  道光二十年(1840年),王宪离任,“百姓扶老携幼,攀辕号呼,不忍公去”,还为他竖立一座功德碑。而在他的离职感言中,王宪道出自己的情结:“西风一笑别雄州,携客人来感官游。红籍香巾频驻马,黄河声里看登州。波连三水秋同涨,雨落千村愿未酬。记取他年鸿爪印,系情多在夕阳楼。”王宪做了那么多事儿,唯独对夕阳楼重立城台一往情深。或许,修复的夕阳楼正寄托着他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的良苦用心。

  夕阳楼重新屹立在了郑州城台。晚清郑州诗人司星聚在《西城烟柳》一诗中写下:“偶向夕阳楼上坐,喜看图画听人声。”

  然而好景不长,很快,夕阳楼随着清王朝的倾覆而再次倒塌。这一次它走得彻底,楼没了,李商隐的诗碑也没了,只留下白云千载空悠悠的传说。

  扑朔迷离斯楼址

  在或者不在,夕阳楼都是别样的风景。在,人们沉醉其中;不在,人们追寻其踪。

  从诗文和历代文献记载来看,夕阳楼是建在郑州的。然而唐代流传下来的李商隐《夕阳楼》中有一个自注云:“夕阳楼在荥阳。”

  又有人提出,唐代郑州州治在荥阳武牢,唐代萧澣所建的夕阳楼,应在荥阳武牢。《旧唐书·文宗纪》载:“大和七年(833年)三月,以给事中萧澣为郑州刺史”,相传在此期间,萧澣重建夕阳楼。当时李商隐正在郑州,萧澣赏识李商隐才华,两人成为好友,常常相伴登临夕阳楼,不料仅仅二年,萧澣便被贬遂州,李商隐失去知己,又再试不第,愁绪苦闷之际,独登夕阳楼,唱出了那首千古绝唱。李商隐所咏《夕阳楼》,的确是在萧澣别离郑州刺史之时。

  理清郑州州治问题,是澄清夕阳楼建于何处的关键。翻阅历史可知,东魏时期,名为郑州的行政建制首现今日许昌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,郑州州治北迁,地点是荥阳武牢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郑州州治再迁,迁至管城(今郑州城区),改郑州为管州。10年后,管州复称郑州,今天的郑州城区,在历史上第一次被称之为郑州。但唐武德四年(621年)郑州州治又迁荥阳武牢。直到唐贞观七年(633年),郑州州治才重由武牢迁管城,郑州州治再无迁移。既然如此,唐大和七年(833年)时的郑州,应该是以管城为治的今日郑州,萧澣所做的郑州刺史,应当是以管城为治的郑州刺史,他所建的夕阳楼,应该在今日的郑州城区无疑。

  为什么会有夕阳楼在荥阳的“自注”?史载,郑州以管城为治期间,竟有两次改称荥阳郡,一次是隋大业三年(607年),一次是唐天宝元年(742年)。或许,比郑州名字早了800年的荥阳称谓更具厚重感,唐代许多诗文大家说到郑州时,常以荥阳代之,王维当年路过郑州时就咏诗《早入荥阳界》。白居易回故里省亲,写的也是《宿荥阳》。这样看来,李商隐将夕阳楼注为荥阳,也是随风附雅了。

  夕阳楼应该就在今日的郑州城区内,它准确地理位置的发现,纯属偶然。

  2008年金秋,郑州老城城池修复工程启动,工人在拆除建在城墙西南城角上的一处院落后,一棵石榴树映入眼帘,它是一棵身躯硕大的百年老树,碗口粗的几条躯干扭着劲儿四散着擎向天空,形成一簇优雅的树冠。人们不忍伐去,决定移栽。12月9日这天,人们小心翼翼在石榴树的根部开挖出一个圆形的土球,将大部分树根完好包裹其中,但是,还是有一支粗大的根茎虬曲着深深扎向地下,人们不得不决定截掉。当镢头锛向树根的瞬间,只听“咣当”一声,震得手臂发麻,人们惊呼:“树根下有石头!”

  拂去泥土,果然,石榴树竟然长在一块大石板上,这让人十分好奇。人们一点点清理着,一块刻有大字的青石石碑越发清晰了,是一块硕大的半截碑,尽管只有碑的下半部,但残高还有86厘米、宽57厘米、厚14厘米,碑面上,以双钩线刻法雕刻的“阳楼”二字,雄浑凸显。文物专家闻讯而来,喜出望外:“这就是一直在寻找的明代夕阳楼碑啊!”

  一通碑刻的出土,令夕阳楼楼址一锤定音。它,就在郑州的重城之上。

  一朝面世露峥嵘

  在郑州中心城区的南顺城街与城南路,巍然耸立着郑州老城的西城墙和南城墙,两墙汇合处的城墙西南角,形成一座高大雄伟的城台。尽管饱经沧桑历经风雨,又惨遭人们肆意拆挖,然而城台庞大伟岸的“骸骨”依然高昂,它高20米、宽40米,是郑州老城墙四个城角中最为崔巍雄浑者,即便在今天周边高楼的林立中,其磅礴之势依然。这就是李商隐诗中所说的重城,当年的夕阳楼,便坐落在这城台之上。

  顺着登城的木梯转经两个平台,才能登上城墙,再沿着城墙顶部木栈道爬上一段陡坡,方可抵达城台。登上城台,顿感天高地阔。虽然

  已看不见远山大河,但现代高楼大厦形成的街市天际,展现出了另一种美丽。遥想当年,在这雄伟的城台之上,还巍然矗立着高高的楼阁,李商隐们登上重城再上楼,眼前展现的该是一幅怎样令人澎湃的壮丽画景啊!

  历史记载,夕阳楼是中国古代建筑最早的楼阁之一,与岳阳楼、黄鹤楼、鹳雀楼、滕王阁等并为天下名楼。夕阳楼楼址的发现,引发了重建夕阳楼的声声呼吁。

  夕阳楼是郑州悠久历史的标志之一。夕阳楼始建于北魏,距今约1500年,其脚下的城墙更早。考古发现,郑州城墙筑于3600年前的商代。从那时起,郑州城城址不移,人脉不息,是当今世界城市群中年龄最长的城市之一。或许,重修夕阳楼,可以让人们更能领略郑州丰厚的历史。

  夕阳楼是郑州灿烂文化的魂魄。据考证,《诗经》160首国风咏唱中,郑州人的作品占了六分之一。49000首皇皇唐诗中,郑州人杜甫、白居易、刘禹锡、李商隐、李颀等人写了6000余首,占了八分之一。这是何等的辉煌!或许重修夕阳楼,可以让人们品味郑州人的诗意情怀。

  夕阳楼是郑州传承文明的担当。如其他天下名楼一样,夕阳楼也是屡毁屡建。据记载,滕王阁修建了29次,现楼为1989年在原址重建;黄鹤楼修建了30次,现楼为1981年在距原址1000米处重建;鹳雀楼为1997年在原址附近重建;岳阳楼最后一次重建于1867年。盛世修楼,中华文明就是在屡毁屡兴中传承并走向辉煌的,不修复何以来传承。

  欣喜的是,由郑州市政府主导的全面保护郑州历史文化的宏伟规划正在推进。或许,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将能再次看到夕阳楼这座天下名楼的风采。


收藏
分享

精彩评论

手机快速登录
密码登录
手机快速注册
网站地图